《听障儿童发展与教育》课程思政自评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07   来源:    阅读:

《听障儿童发展与教育》课程思政项目中期自评报告

特殊教育学院 刘秋竹


《听障儿童发展与教育》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目标为掌握听力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地教育。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合理的听障学生教育观,坚定专业信念,为从事听障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2020年获立校级课程思政项目,现对课程建设的情况进行自评总结。

一、课程建设的进展情况

(一)课程的前期建设基础

本门课程作为特殊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自2010级特殊教育专科,2011级特殊教育本科,2017级听障本科起,累计600余名健听大学生学习了本门课程。2017级特殊教育3班7名,2018级特殊教育3班19名,共26名听障大学生学习了本门课程。

前期建设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件、教学案例、考核方案、教学反思等。

条件保障方面:学校与学院成立了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学院也组建了课程团队,积极支持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现有听障学生140余人,听障部和听障学生支持中心为本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平台支持;高素质的专业师资团队提供有力保障;丰富的图书资源提供软件保障。

(二)与现行培养方案的符合度

特殊教育专业健听和听障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听障儿童发展与教育》属于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2学分。本门课程设置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矩阵图中设定,在学科素养、教学能力方面为高支撑,在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为中等程度支撑。新编课程教学大纲依据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保持一致。教学工作与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一致,按照专业认证的标准和学校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创新点

在课程三维目标理论的指导下,本门课程在设计、教学和评价中,都注重以课程思政作为引领,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课时安排等方面来彰显课程的思政性。

(1)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想政治要素

本门课程的思政元素不仅贯穿全学程,也体现在每一章节、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之中,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来熏陶、引导学生理解、认同和内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

理解和尊重差异的人文情怀;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信仰;第三章听觉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第四章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第五章听障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主要介绍了听障儿童心理各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融入了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相同永远是主流,不同永远是支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方法论,用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听障儿童观。第六章听障儿童的教育,第七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和第八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教学,第九章听障儿童的课程,主要介绍了我们听障儿童的教育体系和教学实践,融入了融入了我国特殊教育政策发展与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进步密切相关、文化自信等思想和法制意识,要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来理解我们听障教育的大局,树立大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论;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的过程性

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本门课程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同时注重教学的过程性,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感悟和内化。

(3)教学评价上的改进

思政元素的考核需要采用更加综合灵活的方式进行,将课堂评价与课外评价结合起来;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形成性评价,发挥教学评价促进课程、促进教师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课程形式、讲授方式

(1)课程形式

本门课程形式采用线下教学(32课时)和线上教学(12课时)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突出思政特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和领域,以形成较为先进的聋教育观念为引领,夯实学生进行聋教育的知识、方法和技术。

(2)讲授方式

A、陶冶法

借鉴德育中的道德陶冶法,在本门课程中注重营造充满思想政治性、情感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其中,进行感受和体会,从而达成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

B、案例教学法

教学中搜集了大量的文字、视频等案例,以帮助学生能更直观形象地认识听障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需求,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理解听障人学习和生活的不易,学会接纳和尊重差异,并适应差异而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服务,形成从事教育行业应具有教育情怀的高级情感和职业理想。

C、课外实践与课内学习相结合

特教学院听障部组建了听障大学生支持中心,为本门课程提供了实践平台,本门课程学习期间,学生同时成为支持支持中心的志愿者,组建团队,直接面对听障学生开展专业支持服务工作,将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同伴交往和团队合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

二、课程建设成果

经过两年的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出众的优秀教师团队;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进一步丰富;教师团队和指导的学生团队成绩斐然。

(一)课程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课程教师团队包括教授一人,博士一人,在读博士一人,思政课程讲师一人,特教专业讲师三人,听障教育一线教师一人。全部教师均为党员,其中党员示范岗教师4人。全部教师都有丰富的听障学生教育经验,5人多次执教本门课程。师资团队结构合理,专业上相互支撑。经过两年的课程建设,教师团队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1人次获乐山师范学院课堂教学质量二等奖,3人次获乐山师范学院课堂教学质量三等奖;1人主讲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师团队教学排名靠前,教学质量得到学生、教学督导和学院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课程资源建设

1、课内资源建设

《听障儿童发展与教育》目前面向我院健听和听障的特殊教育专业本课学生开课,课程资源建设初见成效。经过教师团队的反复研讨,形成了符合专业认证要求,具有鲜明课程思政特色的全套课程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课件,视频资源,作业与试卷、达成度评价报告等。(详见支撑材料)

线上教学资源,共2课时的课程学习资源,含微课视频,学习指导,拓展学习内容等。

2、课外实践平台建设

依托课程教师团队和我院残疾人教学部的资源,2021年5月创建了“晓声融合心理工作室”这一听障与健听大学生融合的心理文化工作室。“观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因此,取自此名意在宣传聋人文化。通过工作室举办的系列活动,将聋人群体更好地带入社会中,尽可能多的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出他们的文化特色,从而让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聋人群体以及他们的文化,不再局限于片面的自我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状态,并且能消除聋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障碍,达到互通互融。聋人无声,文化有声。社会融合背景下的晓声工作室为本门课程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平台,进一步验证和运用课程所学的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验证并实践听障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三)课程教学改革及成果

本门课程教学改革及成果体现在团队教师发表了相关论文4篇,其中2篇为核心期刊;成功立项3个项目,其中2个项目为市厅级;团队教师获奖6项,指导学生(含听障大学生)获奖4项,其中2项为国家级。详见下页表1——表3.







表1 课程团队教师发表教研教改类论文


序号

教师

成果名称

排序

成果级别

1

刘秋竹

The 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Creative Drama in Special   Edu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Volume 378,   24-25 Oct.2019. CPCI-SSH收录 入藏号:000558614300055

1-1

核心

2

刘秋竹

听障大学生《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以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为例,科技资讯,2019.1

2-2

一般

3

李 燕

Study on the perception of non-supportive

social reaction statu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in southwest Chin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2019,Journal   of Exceptional People

2-1

核心

4

李 燕

听障大学生职业决策知我效能感现状调查——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绥化学院学报,2020,40(07)

2-1

一般

5

苏 诚

听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研究述评,现代职业教育,2019,5.

1-1

一般



表2 课程团队教师立项教改项目


序号

教师

项目名称

排序

成果级别

1

刘秋竹

艺术治疗对听障大学生归因方式的干预研究,四川省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课题,SCXL-193003,2019.9-2021.9

6-1

市厅级

2

李 燕

融合教育环境下听障大学生职业教育现状及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四川特殊教育研究中心,SCTJ-2019-05

7-1

市厅级

3

李 燕

听障高中生非支持行社会反应、应对方式、学习倦怠关系研究,CSXL-193002,乐山师范学院

6-1

校 级



表3 课程团队教师其它获奖


序号

教师

成果名称

排序

成果级别

1

刘秋竹

乐山师范学院第一届课堂教学质量奖二等奖

1-1

校 级

2

刘秋竹

乐山师范学院第二届课堂教学质量奖三等奖

1-1

校 级

3

刘秋竹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2020年度影响力人物提名

1-1

校 级

4

刘秋竹

获立党员教学示范岗

1-1

校 级

5

刘秋竹

指导2019级靳廷玉、王梓阳(听障)等人获四川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类三等奖,作品名称:四川省听障大学生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

授奖单位:共青团四川省委、省委组织部、教育厅、科技厅等,2021年5月.

2-1

省 级

6

刘秋竹

获四川省首届“点亮生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最佳指导老师,授奖单位:四川省人社厅、教育厅,共青团四川省委等,2021年6月.

1-1

省 级

7

刘秋竹

指导2017级特殊教育专业学生陈润卿(听障)参加中国聋人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听力残疾人读书征文大赛,荣获社会组二等奖,2020年9月.

1-1

国家级

8

刘秋竹

指导2017级特教专业周雯慧等5人立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听见你的声音——残疾群体文化传播平台》,编号202110649016X.

1-1

国家级

9

李 燕

乐山师范学院第一届课堂教学质量奖三等奖

1-1

校 级

10

李 燕

乐山师范学院第二届课堂教学质量奖三等奖

1-1

校 级

11

苏 诚

指导听障大学生创业模式探索——可可爱烘焙工作坊

1-1

省 级


三、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不足

本门课程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不足,可能是由于任课教师忙于日常教学工作和学院一些事务性工作,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重视不足,技术掌握上觉得有一定苦难,因此目前目前建设的网络课程资源有较大不足。

(二)教学视频录制进度偏慢

由于疫情和对教学视频录制技术学习不足,目前教学视频录制进度偏慢,仅完成《听障基础教育》和《听障高等教育》2个教学视频的录制,进度偏慢。

四、经费使用情况

课程建设经费已使用7800元用于购置笔记本电脑一台用于课程建设的文件处理和资料搜集。经费使用程序符合学院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相关规定。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序号

支出项目

金额(元)

使用根据及理由

1

购置笔记本电脑1台

7800

项目资料收集、文件处理所需,根据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定

合计


7800



五、下一步建设计划

针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下一步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课程建设

(一)加快教学视频录制进度,保证录制质量

进一步学习和提升教学视频录制技术,充分利用我院先进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视频录制的速度,严格把控质量。

(二)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结合教学视频录制和课程资源建设,进一步学习和提升网课课程资源建设的技术,重视网络课程资源对课程的促进作用,以有效拓展课程的范围、深度、学习方式等,优化课程的功能。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管理员登录      特殊教育学院

学校地址:乐山市市中区滨河路778号,办公地址:特教大楼A幢四楼

联系电话:0833-2277951  邮编:61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