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已取得的成果
《特殊儿童游戏治疗》为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教育康复类选修课程。2019年立项为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在2年的建设过程中,取得进展如下:
1.制定了课程建设总体计划,课程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本课程主要面向的大三学生已经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课程,言语类动作类等拓展性康复训练课程,具备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康复训练的基础。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游戏治疗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基础,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基本理念与原则,能够进行基本的游戏治疗教学设计。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培养较为先进的特殊儿童教育康复观,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设计与实施游戏教学活动,并把这种带有理论性的并是行之有效的康复技术带入到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中,通过日常课程或专门的康复课程开展起来,丰富特殊教育的形式与手段。因此,本课程是教育康复领域的重要职业发展课程。
2.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课程特色,综合应用性较强。游戏治疗本身具有心理学意义,课程的心理学特色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注重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既注重游戏治疗相关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其与特殊教育实践相联系,按照心理治疗师培养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学习游戏康复治疗技术,要求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掌握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在学校特殊儿童教育康复中心组建了游戏治疗(戏剧治疗)小组,对多名特殊儿童积极开展康复训练,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且为特殊儿童提供了专业的康复服务。
3.课程教师团队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教学团队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近三年教师授课比例≥90%。课程团队负责人具有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的经历,也有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理论基础,通过承担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近五年团队立项省级教研项目1项,发表核心论文3篇,参与获得省级高等教育质量奖一等奖2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1项,二等1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近三年团队教师均参加过校内外业务学习培训,两名教师聘为讲师;课程实施导师制,效果比较好,团队教师荣获学校首届、第二届“课堂教学质量奖”二等奖、三等奖。
4.课程教学改革初显成效。游戏治疗课程的实践取向明确,一方面采用角色扮演、分组教学、教师示范、课题观摩、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内容,运用特殊儿童评估、整合游戏元素,带领学生在实训教室里动手操作,设计游戏治疗方案,在实操中掌握了沙盘游戏治疗、戏剧治疗等康复技能。另外,团队教师积极指导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获得国家级1项,省级2项。课程组成员主持相关市厅级科研项目《艺术治疗对听障大学生归因方式的干预研究》,《基于艺术治疗的特殊儿童家庭亲职教育研究》, 《基于家庭绘画疗法的特殊儿童家长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等。主持校级教改项目《国际视野下特殊儿童艺术治疗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构建》等,教师参与学校讲课比赛获奖,指导学生参与四川省师范能力技能大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获奖等。结合各类艺术治疗项目和康复技能共同为本课程服务。让表达性艺术治疗在本课程中得到实验性的融合。
二、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1.课程体系改革有待加强。要注意吸收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以及项目式、案例式和工作导向式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深化考试改革,建立有效、可信的考核机制,探索和尝试新的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2.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不足。继续完善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计划、实验实训指导、参考文献、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内容,加强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方面内容的建设。
3.教师培训工作不够。受疫情影响,团队成员难以外出参加线下培训,线上难以开展实践操作类培训。后续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游戏治疗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
三、下一步建设计划
1.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手段。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式,采用情景设计、角色扮演、分组教学、启发诱导、教师示范、重点讲解、个别指导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要灵活使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介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游戏治疗的基本知识;更要充分运用省特殊教育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设备与软件,采用游戏活动课的体验教学和游戏治疗案例的实操教学活动及课程外的教学实践,让同学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
2.不断完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目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课程资源较少,但是还没有集中建设成为资源库,学生能在线使用的资源极为有限。下一步在充分利用各在线课程平台,以及各高校的精品资源课程的同时,课程团队需要完成游戏治疗相关理论知识点微课视频制作,实操技术视频制作和训练要点的视频制作,建设与丰富网络课程资源。
3.积极推广课程的应用。目前仅在我院特殊教育专业和教育康复学专业中开设了本门课程,在学校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为特殊需要儿童实施相应的康复训练。下一步可通过通识教育课程方式扩大教育对象,提高课程受众面,对其他专业产生辐射作用,充分发挥特殊教育专业的示范作用,使之成为其他专业的课程教学资源,如可以为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学等师范类专业提供专业选修、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帮助师范生提高综合教学活动能力,提升融合教育素养。
附1:
表1 课程团队成员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专业 |
电子邮箱 |
教学任务 |
1 |
汪红烨 |
乐山师范学院 |
1965.3 |
教授 |
学校教育 |
248277872@qq.com |
课程设计和实施 |
2 |
向松柏 |
乐山师范学院 |
1989.2 |
讲师 |
发展心理学 |
332503080@qq.com |
课程建设和实施 |
3 |
董杏妹 |
乐山师范学院 |
1977.4 |
讲师 |
心理学 |
812923540@qq.com |
课程建设和实施 |
4 |
刘秋竹 |
乐山师范学院 |
1978.8 |
讲师 |
特殊教育学 |
497265086@qq.com |
实训指导 |
5 |
张嘉江 |
乐山师范学院 |
1990.2 |
讲师 |
教育心理学 |
958466635@qq.com |
实训指导 |
附2:
表2 《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教师成果
主持人汪红烨的主要相关研究成果 课题负责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主持一项为一等奖;主持了省级卓越、应用示范、一流专业建设;主持了省级2项课程建设改革项目;先后担任主编、副主编《支持特殊教育,提升特殊人士生活质量》《残而无疾,障而无碍》《特殊教育史料集成》。参研《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获得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一)主持课题 1.全国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重点课题(DGA15225)“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追踪研究”,结题。 2.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教育厅2019年省级国(境)外高端人才引进项目(SYZ201971),“中捷合作构建西部特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结题。 3.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高校与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培养特教师资的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SC13XK17),结题。 (二)发表论文、著作 近三年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 1. 我国特殊儿童家庭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及建议,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7 2. 四川省292例发育障碍儿童家庭康复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重庆医学,2019.9 3. 四川省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绥化学院学报, 2018.4 4. 四川特殊教育史料集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1.12,副主编 5.基于调查研究的特殊教育专业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01 (三)相关教育科研课题 1.主持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融合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结题 2.主持国家外专局、四川省科技厅高端人才引进项目“中捷残障人士康复教育研究与发展”,结题 3.主持了四川省特殊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4.主持了四川省教师教育师范技能实验实训平台建设; 5.主持了四川省应用示范课程《特殊儿童游戏治疗》; 向松柏的研究成果: 1、向松柏,林宛儒,冯惠敏.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心理资本研究回顾与展望[J].应用心理学,2022,28(1):96-105.CSSCI 1、特殊群体的性教育问题研究,2021年项目。 2、“爱贝贝”早期疗育机构,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0年,已结题。 3、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指导学生一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组委会. 4、小学生心理辅导,四川省教育厅,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参与项目. 5、以家庭绘画疗法启发的对特殊家庭应对方式的干预探索,长江丛刊,文科一般公开,2017年12月. 6、基于艺术治疗的特殊儿童家庭亲职教育研究,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2017已结题。 7、 基于家庭绘画疗法的特殊儿童家长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2017已结题。 刘秋竹的研究成果: 1、The 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Creative Drama in Special Edu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Volume 378, 24-25 Oct.2019. CPCI-SSH收录 入藏号:000558614300055 2、艺术治疗对听障大学生归因方式的干预研究,四川省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课题,SCXL-193003,2019.9-2021.9 3、乐山师范学院第一届课堂教学质量奖二等奖,乐山师范学院第二届课堂教学质量奖三等奖 4、获四川省首届“点亮生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最佳指导老师,授奖单位:四川省人社厅、教育厅,共青团四川省委等,2021年6月. 5、指导2017级特殊教育专业学生陈润卿(听障)参加中国聋人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听力残疾人读书征文大赛,荣获社会组二等奖,2020年9月. 6、指导2017级特教专业周雯慧等5人立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听见你的声音——残疾群体文化传播平台》,编号202110649016X. 1、张嘉江,黄颖.关键反应训练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提问行为的干预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7):126-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