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开展了四川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评选表彰工作,经推荐评审,我校特殊教育学院被评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获得该荣誉,是特殊教育学院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学校机关部门和兄弟学院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该院全体教职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推进学校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的认可和肯定。现从五个方面展示特殊教育学院主要先进事迹,以激励全校教职工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敬业立学、崇德尚美,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在贯彻落实学校“1329”发展战略、建设四川省一流高校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立德树人落实好,师德师风表现优
特殊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落实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工作,常态化组织全体教职工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开展常态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督促检查、评估反馈、整改落实,将“五育并举”“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精神的核心要义转化为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落实落好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建立了“一宣一诺三查一否决”的师德师风教育督查评价机制。“一宣”即通过教职工大会等加强师德师风宣传教育,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出的“师德集中学习教育”网络培训班学习等,明确教书育人不可逾越的“红线”“底线”;“一诺”即组织每位教师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课开展师德承诺,明确“必须做”和“决不做”事项并接受监督;“三查”即落实领导同事听课检查、教学督导课堂督查、学生评教期末反查措施,构建全方位、全时段、无死角监督机制;“一否决”即实施在教职工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晋级晋升等方面出现师德失范言行的“一票否决制”。这些机制激发了学院教职工自觉落实为人师表的具体行动,截至目前未发现教职工有任何师德失范言行。
二、党建工作成绩好,班子团结协作畅
2020年来,学院先后获批建设四川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1个四川省高校党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学校党建“样板支部”,获学校1个“党建工作品牌”、2个“优秀支部工作法”,院党委和1个教工党支部、1个学生党支部连续获得学校2019-2021年、2021-2023年“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获学校2021-2022年度“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目前学院党委工作“五个到位”,党支部工作“七个有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
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全面落实了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安排,坚持并完善了“集体领导,党政分工负责,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了党委会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等议事决策机制,目前班子团结和谐,成员之间协作运行的机制高效顺畅,党的领导贯穿到了学院办学治院全过程、各方面。
三、思政业务双提升,开拓创新办教育
学院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教职工思想建设,通过二级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会,以及在“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题教育中,持续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促进全体教职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同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个人在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立足岗位建新功。
学院注重教职工思想政治建设与业务素质的“双融双促”,开创了聚焦“课程思政”“教研科研”,多措并举创新培养“三师并举”的特教师资和“职业适应”的残疾人职业人才,开创了举办高等特殊教育的新格局。
2019年来,学院聚焦“课程思政”,先后立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示范教学团队1个、示范课程1门,立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1名教师获学校“课程思政”年度影响力人物、3名教师获提名奖;立项省级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校级3项,目前学院“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全员全面了解、高度认同并积极践行课程思政”的浓厚氛围,“课程与思政互融,教书与育人互促”的人才培养格局基本形成。
2021年来,学院聚焦“教研科研”,先后立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一流本科课程4门,立项校级示范课程2门、教材建设5项,出版教材2本,立项校级教改重点和一般项目8项,获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1项;立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厅级项目1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市哲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院研究、育人良性互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格局基本形成。
学院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至二十大关于“关心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战略决策,以及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四川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实施方案》的规定,积极开创紧扣“融合教育”发展需求的“三师并举”人才培养格局,即紧扣特殊教育转型发展需求培养“特教+普教”融合教育教师,紧扣特殊儿童教育康复需求培养“特教+康复”的教育康复教师,紧扣随班就读特殊儿童需求培养“特教+学科”的随班就读学科教师。
作为四川省内目前唯一成建制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高校二级教学单位,学院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听障本科专业和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两个听障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织学生参加新媒体短视频制作、计算机软件开发、艺术展演、体育竞技、烘焙茶艺等实践性专修课程学习,不断提高听障职业人才“一专多能”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另外,目前学院还在积极申报拓展残疾人招生类别、招生专业的工作,以培养更广更多的残疾人职业人才,提高他们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共享社会文明发展成果。
四、教育教学成效好,学院风气表现正
学院对标师范专业认证、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残疾人高等教育相关要求,坚持并完善了“学校-学院-系部(教研室)”的三级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以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了教育教学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各级管理的职责权限和决策机制、各项具体事务的办理规定和流程,同时大力推动数字教学院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实现管理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同时,确保了学院教育教学日常运行秩序的顺畅和高效。目前学院坚持“仁心助残”的育人理念,传承甘于奉献的精神,每年培养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师资170余人,普通师范类专业随班就读学科师资100余人,残疾人职业人才50余人,学生总体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近年来,学生立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0余项,获省级“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大赛、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和全国儿童康复教育职业技能大赛30余项,每年开展志愿助残服务特殊需要儿童100余人,形成三大志愿服务品牌并获团中央金奖;学院培养的人才受到用人单位高度肯定,育人成效被《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教育导报》等权威媒体报道。
学院重视党风、政风、教风、学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奖惩激励措施,目前学院党委、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党员在学院学评教、专著出版、论文发表、成果获奖、项目立项、学生创新创业等工作中的占比均超过90%,远超学院教职工党员占全部教职工的比例,充分彰显了党的先进性;学院党政、实验、教辅、学生工作人员上班、教师上课没有无故迟到、早退、缺席现象,各办公室、科室、中心工作人员已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教师教学做到了“六认真”;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笔记、提问释惑、理解消化,自觉早晚自习人数和图书馆上座率持续攀升。学院风清气正争先创优、教书育人奉献付出、认真学习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和育人环境已经形成。
五、师资平台国资三手抓,办学条件大改善
学院通过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外部引进,学历进修、访问学者、短期进修、双师培养、挂职锻炼等外部送培,实施“助教制”、轮岗交流、兼职工作等内部培养等措施,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学院有教职工3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2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四川省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大使1人,学校师德标兵1人、最美青年教师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3人,师资力量已能较好满足学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职能的需求。
学校特殊教育事业经30余年的建设发展,在各方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建有“一合一室四基地九中心五单位四专业一机构”的“1149541”事业发展平台。
一 合:2021年,学校成立“康复学院”,与特殊教育学院合署
一 室:特殊教育语言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四基地: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四川省特殊教育人才培训基地
四川省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智力类)省级规范化培训基地
中国乐山师范学院-捷克帕拉茨基大学特殊教育合作基地
九中心: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四川省特殊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乐山师范学院-捷克帕拉茨基大学联合残障支持中心
乐山师范学院康复医学研究与应用中心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康复中心
乐山师范学院残疾人教育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乐山师范学院“青年阳光”青年志愿助残中心
五单位:四川省首批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单位
四川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单位
四川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单位
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单位
四川省“手势语传译”专项职业技能考核单位
四专业: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单位
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单位
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单位
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单位
一机构: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定点康复机构
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学院、应用学院,在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残联等5000万元经费支持,建设了共计21219.12平方米的4栋特殊教育大楼;后续获得学校办学经费以及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国残联福彩基金200万元、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截至目前连续3年中国残联福彩基金共784万元的经费支持,在特教大楼A栋、D栋建设了四川省特殊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特教师资培养培训、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康复、残疾大学生高等教育实训3个分中心,共计建筑面积4506.34平方米,有实验室67间、智慧教室2间、智慧黑板多媒体教室28间,有各类仪器设备、软件等固定、无形资产计1326台(件、套)共1273.86万元;在特教大楼A栋4楼除党政实验教辅学工人员办公室外,还为每一位专任教师设立了工位,配备了专门的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等的教学、科研、办公设备。
【结束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绩代表过去,奋进没有止境,我们坚信,特殊教育学院一定会在学校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勇担当,披坚执锐勇向前,攻坚克难展作为,继续推动学校特殊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审核人:刘宗泉)